锂电池厂商解读锂电池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技术
锂电池厂商解读锂电池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技术。锂电池卷绕和叠片技术,如孪生兄弟争斗,市场决定生死。锂离子电芯核心制造工艺分为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,主要是通过极片的装配方式来区别。本文存能电气锂电池厂商将从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的工艺、设备特点进行分析。
锂电池厂商解读锂电池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技术
随着手机、数码产品、笔记本电脑、无人机、航模、电动工具、军工、新能源汽车、便携式储能、医疗设备等领域大量采用锂电池作为电源,国内锂电池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。作为锂电池制造的重要环节,叠片与卷绕工艺备受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。
卷绕工艺:如圆柱形电池,这种工艺是将原材料按负极、隔膜、正极、隔膜的顺序叠在一起,通过卷绕法直接卷成圆柱形,再放在金属外壳中;由于内部结构不均一,充放电时电芯内部反应程度、速率不均;所以,对于较厚的卷绕电池而言,大倍率充放电后或者循环多次后,有变形的可能。而且,只能做成长方体电池。
锂电池卷绕设备包括正负极片、隔膜自动放卷,自动除粉尘,正负极片自动卷绕,粘贴终止胶带,成品自动下料,预压称重,贴二维码等模块。卷绕工艺中,极片隔膜制成电芯后,两侧边缘位置的电极存在较大曲率,在充放电的过程中,易变形和扭曲,会导致锂电池性能下降,甚至有安全隐患。此外电芯放电过程中,两侧电流分布不均,电压极化较大,放电电压不稳。
叠片工艺:例如软包形电池,靠的是“叠”,如“z”字形叠片,先把正负极原料裁切成同样大小的矩形极片,再分别叠到隔膜上,隔膜“Z”字形穿行其间,隔开两极,最后包上铝塑包装。
叠片工艺过程繁琐,主要是极片与隔膜裁切成片。但极片分切合格率低,质量(断面、毛刺等)很难保持高度一致性,且对齐精度不够。
动力锂电池从结构上可分为卷绕和叠片两种,从外壳材质来分可分为金属壳(钢、铝)和软包(铝塑膜)。国内小厂主要选择软包叠片工艺制备,估计主要出发点还是还是降低设备要求,降低资金投入。而现在国内主流大厂(BYD、力神、ATL等)都选用了金属壳卷绕的工艺,设备投资较大,但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,从而提高锂电池一致性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叠片工艺可以更好的发挥大型锂电芯优势,其在安全性、能量密度、工艺控制均比卷绕占据优势,因此对于动力锂电池领域而言,叠片工艺是软包电池长期发展的应用趋势毋庸置疑。
软包动力电池企业选择从叠片工艺向卷绕工艺转向的原因
一是,凭借高能量密度优势,软包电池在动力市场的渗透率迅速攀升。数据显示,2018年第一季度,软包电池出货量约1.2GWh,出货占比14%,较同比去年大幅增涨。叠片效率无法很好满足电池企业需求。
二是,从选择转向卷绕工艺的原因来看,不论是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卷绕,都可以较快速且高质量的完成,生产控制也相对简单。同时,后续的分切方便,极片合格率高。
三是,卷绕工艺相比于叠片工艺成本要低。
总的来说,锂电芯卷绕效率高,工艺简单,但电芯品质不如叠片。虽然叠片机可通过多工位提升效率,然总体上成本依旧高昂,电芯一致性差,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是薄弱些,只能限定一小部分使用。